追思·致敬 | 缅怀,为了更好地前行_世界球精选

2023-04-05 09:47:58 来源:群众新闻

4月3日,在西安烈士陵园,党员干部群众和大中小学生代表敬献花篮、鞠躬默哀,缅怀先烈,表达哀思。记者 袁景智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节来临之际,我省各界以多种形式缅怀英魂,汲取慨然前行的力量,有的在烈士墓旁献花致意,有的为烈士寻亲而奔走,有的动情讲述英烈故事……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在三秦大地这片红色热土上,无数英雄烈士用生命构筑起一座座永恒的精神丰碑。我们在追思英烈的同时,感受他们的高尚精神,激发前进的动力,在新征程中凝聚奋进力量。

祭扫:线上线下告慰忠魂

献花、鞠躬、敬礼……4月2日,任润兴一家三代来到西安烈士陵园,追忆、缅怀英烈。每年清明为烈士扫墓,早已成为这个家庭根深蒂固的传统。

时光荏苒,不变的是家国情怀。84岁的任润兴有三个女儿,他和51岁的三女婿任勇、大女儿25岁的儿子聂任鑫,祖孙三代都当过兵,身上的军装虽脱了,但心里的军装要穿一辈子。

22岁参军入伍,任润兴成为一名通信兵。在部队服役19年的他,主要负责无线电载波的安装测试、电缆架设等任务。由于技术过硬,表现突出,他被评为“五好战士”。曾经参与北京门头沟抗洪抢险任务的他,亲眼看到身边的战友被洪水冲走,不幸牺牲。“我们记得,他们就还活着。”任润兴说,这些为了我们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就是最亲的人,他们不能被遗忘。

任润兴的三女婿任勇曾有近5年的军旅生涯。任勇表示,看着岳父拄着拐杖也坚持到烈士陵园祭奠英烈,自己也会坚定传承清明祭英烈的红色家风。“从我记事起,每年清明节家里人都会去祭奠英烈。”儿时听姥爷讲抗战故事,长大当兵报效国家,退役之后仍不忘服务社会的聂任鑫说,每次听到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自己都会被他们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将以英烈为榜样,沿着英烈的足迹,不断前行。

每一座烈士墓碑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穿越时空,英烈们立起一个个精神路标,为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3月31日,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的100名官兵也来到西安烈士陵园,追忆英勇壮举,缅怀英烈功勋。三级警士长岩嘎说:“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做一粒传播英烈精神的种子,传承弘扬好英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苦练本领,培育顽强的战斗精神,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

“英烈精神,我辈传承,向英雄们致敬!”“学习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革命先烈,浩气长存,永垂不朽。”……今年清明,人们还将缅怀英烈的情感在“云端”释放。通过参与“2023·崇尚·清明祭英烈”主题网上祭扫活动,我省各地群众向英烈献花、点烛祭拜、留言寄语,表达崇敬之心、感念之情、传承之志。

寻亲:时隔75年的“团聚”

“我们找了您75年啦,这回如愿了……”3月24日,清明节前夕,安葬在蒲城县永丰革命烈士陵园的张兆文烈士等来了他的亲人——侄子张衍利和侄孙一行3人。张衍利抚摸着墓碑失声痛哭,张兆文烈士也终于和河北青县的亲人“团聚”了。

张衍利的父亲张兆美和伯父张兆文一同参加了永丰战役,父亲因小腿受伤后退役回家,而刚到而立之年的张兆文则在永丰战役中牺牲。

张衍利说父亲当时只记得在陕西打仗,不记得具体的战役地址,但是一家人并未停下寻找亲人的脚步。后来在无意中得知,蒲城县永丰革命烈士陵园有一位叫“张照文”的烈士,便通过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同志寻亲。

“我们在得到河北省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函后,第一时间就成立小组,分头行动。大家通过查找墓碑、烈士墙,翻阅档案、县志,会议研讨等一系列工作,只用了3天时间,就确定了‘张照文’就是‘张兆文’。”永丰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姜建军说,“为烈士正名,既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烈士的敬重。”

“感谢永丰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我们作为烈士亲属,要继承光荣传统,也要让子孙后代当兵为国家作贡献。”张衍利将家乡的黄土轻轻地撒在张兆文烈士的坟上,带来家乡父老的惦念和牵挂。随后,他又包起了坟上的一抔土,让烈士魂归故里,与亲人“团聚”。

为烈士寻亲既是对家属的慰藉,也是对烈士最好的缅怀与尊崇。2019年以来,永丰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通过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找到158名参加永丰战役的烈士信息。2022年举行45名烈士集体迁葬仪式,为英雄烈士立碑建冢,统一安葬,让烈士长眠,让烈属安心。

传承: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3月29日,陕西省英烈事迹宣讲团成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侯涛和咸阳市英烈事迹宣讲团成员、咸阳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讲解员郑凡走进咸阳市实验学校,为师生们讲述中国年纪最小的烈士宋振中、卫国戍边英雄陈祥榕烈士和革命烈士崔景岳的故事,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我从小听着崔景岳烈士的故事长大,他是我们咸阳的骄傲。作为一名咸阳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的讲解员,我有责任、有义务让更多人了解先辈们的英勇壮举。”郑凡说。

不少学生一边听着故事,一边默默流下了眼泪。袁佳睿同学说:“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我们要学习烈士们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长大以后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深的悼念是铭记,最好的纪念是传承。近期,我省各地通过多种形式,让英烈故事激发奋进力量,使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烈士亲属王艳云为西安市碑林区何家村小学的师生们讲述父亲王均烈士为完成国家支援非洲坦赞铁路建设工作,克服极端恶劣环境、主动让出就医机会、带病坚持完成任务,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的动人故事;汉中市汉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动员各界志愿者,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撰写纪念文章、宣讲红色故事和创作文艺作品、歌颂英烈微视频等形式,开展汉台区“缅怀·2023清明祭英烈”之红色故事宣讲展播活动;汉阴县英烈故事“五进”宣讲团将开展为期2个月20场次以上的英烈故事“五进”活动……大家在英烈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更加坚定信心、勇毅前行。(记者 刘芊羽)

编辑:佳佳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