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树洞老陈”和他的内蒙古孩子们

2023-04-17 12:33:54 来源:中国税务报

本报记者 施斌 通讯员 戎联君 徐寅琛


(相关资料图)

“那时候你年纪小,什么新鲜事都缠着我问,转眼都娶妻生子,能扛起家庭责任了。”近日,陈巍看着眼前穿着白大褂的张国平医生,恍惚间还是他当初怯生生的孩子模样。

“第一次见面时,您跟我说的每句话我都记得。”这几天陈巍生病住院,张国平下班后匆匆赶到陈巍病床前,一边看他的体检报告,一边嘱咐注意事项。提起20多年前的初次见面,他依旧印象深刻。

陈巍是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奉化区税务局干部,今年是他履职的第28年,也是他投身公益的第25个年头。“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这是他写在工作笔记扉页上的一句话,也是他的人生信条。这些年来,他在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和妻子共资助了8名学生。他希望在孩子们的心里,他不仅是陈叔叔,更是那个可以倾诉心声、给他们带去心灵慰藉与寄托的“树洞老陈”。

一路向北,两千公里外的孩子长大了

200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巍和友人一起到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旅游。快到新店子乡时,列车上的一幕吸引了陈巍的注意。“叔叔,我家在新店子乡,平时回家要走十几里路,今天实在走不动了,我只有这些钱,能不能让我坐火车?”一个八九岁模样的孩子举着两枚硬币,小声地问列车员。看着孩子小心翼翼的样子,陈巍的心被刺痛了。

“我要去新店子乡看看!”陈巍说。他通过车上的老乡打听到孩子叫张国平,在新店子小学就读,每天都走这条路上学。不愿张扬的他悄悄来到学校,写了一张纸条,托学生交给校长。“本人陈巍,愿意资助2名贫困生,我的联系方式是……”3天后,陈巍得到了校长孙日红的回复。很快学校便收到了陈巍的第一笔资助资金。他和妻子商量好,每学期初把每人2000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寄给校长,转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安心学习。

张国平的父亲早逝,全靠母亲一人支撑生活,家里3个孩子格外懂事。“第一次喝可乐,第一次住宾馆,第一次……”张国平医生细数着人生中许多的“第一次”,都是陈巍带他领略、陪他感受的。报考大学时,张国平毫不犹豫选择了宁波大学,在他看来,这是温暖所在的地方。填报志愿时,陈巍对张国平说:“我希望你学医,学有所成后,能够帮助更多的人。”那年9月,陈巍如期在火车站接到了来大学报到的张国平。毕业后,张国平成为奉化区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

一路相伴,积攒了23年的书信泛黄了

20多年来,陈巍夫妻还发动亲朋好友和同事加入到助学队伍中,到现在已资助30余名学生。他家中珍藏着许多信件,寄信人都是他的“孩子们”,很多信件已经泛黄。信件中,孩子们向陈叔叔诉说着年少的心事和生活学习中的烦恼,寻求着一份千里之外的安慰与支持。“我希望他们把我当成‘树洞老陈’,可以输出心事,也能够汲取能量。”陈巍说,每一封信他都保存着,还经常写信鼓励他们好好读书,积极生活。陈巍见证着孩子们人生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陪伴他们一路成长。

资助张国平的同时,陈巍还心系新店子小学的其他孩子。王聪明、王金兰兄妹俩家住偏僻的西凉村。通往学校的路坑坑洼洼,又非常窄,有一段路还是河床,一到汛期河水上涨,越野车都难以通行。听闻他们的难处,正巧驱车前来送捐赠物资的陈巍二话不说,决定帮助他们。从此,“树洞老陈”走进了两兄妹的生活。

“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去看他们,孩子们边干农活边上学,成绩还名列前茅。”陈巍说。当时,两个孩子的生活条件难以想象,住的房子十分破旧。十几年不间断的书信往来在他们之间架起了连心桥。多年后,兄妹俩如愿考上大学,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陈巍打电话:“陈叔叔,我特意找校长要来您的电话,想跟您说一声谢谢!”电话另一头,陈巍的眼眶湿润了。

从税收管理员到基层税务所副所长,再到奉化区税务局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在数十年“税月”中,陈巍获得“宁波市税务系统先进个人”“感动青春——奉化青年人物”“奉化区税务局个人三等功”等荣誉。那些受资助的学生也受到他的感染,工作后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在陈巍家的抽屉里,那厚厚一叠银行汇款单、快递单和一摞摞泛黄的书信,是夫妻俩廿余载爱心的见证,更是他们最珍视的“家产”。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