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赏析一: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顾城的审美理想——追求一个纯净、和谐,没有矛盾,使人心情愉快的另一世界,孩童时的遭遇,使顾城理想的梦破灭了,但他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希望在他的另一世界中重新实现。
【资料图】
2、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希望用彩色蜡笔在幻想的世界里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生蓝图,画下“笨拙的自由”、“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没有痛苦的爱情”。
3、然而,这幻想的美好蓝图在现实世界中能否实现吗?诗人离开幻想回到现实。
4、“没有领到蜡笔”,指“我”的理想蓝图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因而,“我”在绝望中“只有撕掉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
5、“白纸”指“自我”、生命或没有写出的诗。
6、但诗人是否从此就停止对幻想的追求了呢?不。
7、诗的最后一节再次点明,“我”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将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
8、 顾城在孩童时代曾有过种种与大自然身心交融的机会,他在大自然中发现了一具自由境界,在这自由境界,他可以暂且忘却现实中的种种忧伤和烦恼。
9、这自由境界就成了他执着地追求的幻想世界。
10、由于诗人同大自然有这种特殊关系,因而大自然也就被同化在诗人的心理结构中,他的诗因此而具有了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
11、 赏析二: 理想、现实:永恒的矛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读后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我用以下的文字填满了印着这首诗的书页的空白处: “一个任性的孩子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美好的画面,如果谁能不为之心动,那么他真的不该拥有读诗的权利。
12、 “一个任性的孩子,被幻想宠坏了,但他却没有为自己幻想太多,他的幻想是全世界、全人类的,不是个人中心的。
13、因为‘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很多很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14、以世界为家,以自由为生活,以理想为现实,以梦为诗。
15、这个任性的孩子与他所画下的那么多美好的事物一样美丽,并且可爱。
16、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它制造了幻想,却是为了将它撕破。
17、它给了这个孩子那么多美丽的梦,却不让他拥有‘一个彩色的时刻’来实现这些梦。
18、孩子脆弱的心灵呀,又怎能禁得住这样的摆弄?他太小了,他无法采取其他的报复行为,他只有撕裂自己,他只能以自己梦的逃亡作为对现实的微弱的反抗。
19、 “可是现实毕竟仍是现实,孩子毕竟仍然任性。
20、这一对永恒的矛盾呀,为什么却成为市井间的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了理论家笔下犀利的言词?记得古人有这么一句话:‘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
21、’这也许是我能给予这位任性的孩子的一句赞美吧,尽管微不足道。
22、” 现在我只想加一句:只有当你真正理解了一个人,你才能读懂他的诗,理解他的行为。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看了会喜欢。
标签: